省地联合,共筑迁飞害虫“监测天网”
近日,南阳市科学院与河南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深度合作,依托南阳市科学院潦河试验基地,成功安装垂直昆虫雷达并接入河南省0号昆虫雷达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雷达网。就此,南阳市成为我省第4个拥有昆虫监测雷达的城市,将极大提升本市及周边地区农业害虫的监测预警能力,助力河南省迁飞性害虫区域性治理能力的提升。
一、立足南北过渡带,破解虫害监测难题
南阳市地处“秦岭-淮河”气候分界线,是农业害虫南北迁飞的关键通道。近年来,由于难以准确监测迁飞性害虫的来龙去脉,这些害虫如草地贪夜蛾、东方粘虫、棉铃虫等在此频繁暴发,严重威胁当地农业生产安全。南阳市科学院陈培育团队瞄准这一痛点,积极与省农科院植保所封洪强研究员团队对接,引入垂直昆虫雷达技术,通过该技术可以实时获取迁飞的昆虫种类、昆虫的迁飞高度、迁飞的方向及昆虫的头向,明确害虫的迁移路径及规模,理清害虫的来龙去脉,填补了区域迁飞害虫源头监测的技术空白。
二、科技赋能,打造“空-地一体化”的监测体系
此次部署的垂直昆虫雷达具备自动化、全天候监测功能,可精准捕捉迁飞性害虫的迁飞时间、飞行高度、飞行方向及密度的变化,雷达数据实时回传至省级平台,与全省监测站点联动,形成覆盖“虫源地-过渡带-扩散区”的预警网络,为预测虫害暴发趋势、制定跨区域联防联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。
三、协同创新,推动作物害虫防控的绿色升级
南阳市科学院充分发挥了“产学研用”协同优势。通过对接高水平研究平台,整合昆虫雷达技术、生态学模型与田间防控实践,强化虫情监测能力,助力实现农药减量增效与生态资源可持续利用。中药材研究所陈培育所长介绍:“雷达监测网络的建设,不仅提升了对初始虫源的‘早发现、早预警’能力,还将推动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深度融合,减少化学农药面源污染,护航农业高质量发展。”
此次合作项目将为黄淮海地区乃至华北迁飞性害虫的监测预警提供“河南方案”,不仅有助于中药材虫害的绿色防控,还将直接服务于区域内超千万亩农作物虫害的精准防控,预计每年可挽回因虫害导致的粮食损失10%以上,为农业绿色转型与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科技支撑。
供稿:中药材所